为你梳理购房逻辑

一个人在买房的时候总会考虑很多因素,瞻前顾后,迟迟不敢出手。事实上,决定一次房屋交易是否合理的逻辑并不复杂。我将为大家梳理以下5条选房逻辑,帮助大家在投资房产时避免失误。第一条,好的户型可以弥补住房面积的不足。受制于总房款,很多人没有办法购买更大面积的房子,也有人追求复合功能的居住空间,在买房时一味地要求面积,最后不得不举债才能完成支付。一个三口之家想实现居住空间分区,则没有必要购买大开间。而一个五口之家需要购买两居以上的房子,才能保障足够的居住空间。其实,选对了户型依然可以用可控的成本实现舒适居住的目标。长条形开间浪费的面积少,如果你在屋里打一个隔断,就能达到一居室的效果,只不过客厅的光线会比较暗;如果你选择带有两个窗户的正方形开间,加上隔断,甚至可以实现两个全明的分区,居住起来一样舒适,而且户型紧凑,不浪费面积。光看几居室的总面积是不够的,关键是把人住后的起居场景放在户型里考量。很多户型的浪费面积较少,可以实现多功能居住的规划;而有些户型只是一味地追求房屋面积,在客厅转弯处浪费很多空间或者厨房和洗手间的面积过大。


第二条,综合考量地段和通勤时间成本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,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,而穿越城市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变得越来越高。尽管李嘉诚说过“地段、地段还是地段”的经典方法论,但在选房的时候,交通便利度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,这意味着买房者必须综合考量地段与通勤便利性。现在很多城市在打造一系列新概念居住区——CBD(中央商务区)、产业园,但是居住区周边的交通网络不是很发达。即便房价合适,买房者可能也要慎重选择。从小区到地铁站看似只有3公里的距离,如果这条路上每天堵车,买房者的居住体验就会跟着变差。


第三条,买房者不要老想着一步到位。中国的大城市正在进入存量房主导的时代,在未来几年换房是常态。通俗来讲,就是二手房成交面积超过了新房成交面积。城市建设成本越来越高,新房的供应结构趋向远郊化、大户型化、豪宅化,买房者选择二手房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。二手房市场的成熟度也超过了新房市场,买房者在买房时可能越来越被几个单独因素影响。首次置业、购买力有限、青睐便利的交通条件的人可以选择小户型,在家庭成员增加之后,可以选择居住在位于郊区的大户型,等孩子到了人学年龄,为了获取优质教育资源,再考虑去城市中心购买学区房。随着年岁渐长、财力增加,人们希望改善居住环境,可以购置郊区的改善型房源,回到郊区养老。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需求,所以买房者不要总想着买一套房解决所有问题,最后陷人选房的纠结之中。一步-步地分析自己最紧要的居住需求,做出合适的选择才是当务之急。


第四条,合理依靠贷款杠杆,增加负债率,实现套利。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,借款人可以选择贷款额最高的方式买房,虽然在还贷的过程中会痛苦,但在利率合适的时候,合理的负债是一种基于机会成本的套利。从低成本的地方拿到钱,放到收益相对更高的地方是明智的。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大环境下,货币贬值是大概率事件。对于买房者来说,能够贷款买房时尽量贷款,贷款时间越长越好,因为货币贬值反而会减少你的负担。为什么现在买车便宜了,很多人还是选择贷款买车?这和贷款买房的原理是一样的。当银行理财的利息比贷款买车的利息高时,那为什么不把钱挪一个地方,做其他的事赚取收益呢?买房也是一样,公积金贷款买房的利率最低只有3.25%。相比于全款买房,把钱分散到收益更合理的领域做投资,才是明智之举。


第五条,先做充分调查,包括开发商、物业公司和周边不利因索等,再交定金。开发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房地产项目的风格和品质。现在的品牌开发商都有标签——刚需专家、别墅专家、豪宅开发商或产业大盘缔造者。开发商各有所长,有的擅长园林绿化,有的擅长户型设计,有的擅长科技住宅。一般来说,闽系开发商比较注重户型,粤系开发商更注重房子质量,京系开发商更注重社区。房价、地段等因素固然重要,多了解一下开发商背景和开发风格,同样会使买房者对未来的交房情况更有把握。物业公司对提升居住体验也尤为重要。另外,买房者需要重视周边不利因素的影响,包括附近是否有污水处理厂、化工厂、坟地等。关于周边地块的调查涉及房地产板块是否成熟、房价是否有上涨空间等问题,对买房者的专业能力有极高的需求。周边的商业地块容积率是低还是高?是豪宅还是经济适用房?还会不会建新的学校?新的小区会不会跟你的小区形成差异互补?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未来你所居住的社区最终的房价。我希望以上这5条选房逻辑可以帮助广大买房者厘清购房思路,最终买到称心如意的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