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商引资不是政府的事

在关注楼宇经济发展的这17年里,我们发现,从楼宇建设到楼宇运营,从楼宇管理到楼宇招商,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企业家,大家普遍感觉很累,也很茫然,准确地说是琐事羁绊正事、茫然导致心累。因为心累比身累会让人感觉更累。政府工作人员常常感觉很委屈,自己辛辛苦苦“5+2”“白+黑”的“店小二式”服务,却往往收效甚微,甚至还有些企业不领情。我觉得,这是我们的理念出了问题,包括发展理念、施政理念。

政府部门往往会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强势感,也常常会面临“越俎代庖”“手伸得太长”的质疑,它们习惯以行政手段、行政命令去干预企业,总认为自己是对的,以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,常常根据自己的判断、自己的喜好去行事,并要求下级也这么做、要求企业也这么做。而下级即使对有些做法不认同或有异议,也不会或不敢提出质疑,只能照单全收地执行。结果一旦出了问题或有什么闪失,决策者只会从其他方面找原因或问题,却很少追根求源地怀疑自己当初的决策。地方政府是这样,企业也是这样。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,本该在市场中依据自己的愿景与判断去经营,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、产业政策、产业目录的引导和扶持资金的诱惑,有些甚至是渗透了行政力的“指挥棒”,往往让这些企业无所适从、不敢越雷池一步,只能沿着政府的“指挥棒”亦步亦趋地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因为它们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。

在这样的不安全感的压力下,本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力拼杀的企业家们,却变成了跟在政府后面亦步亦趋的“店小二”,显然是本末倒置。其实,招商引资不是政府的事。政府该做的是为企业的招商引资“搭台”,让企业去“唱戏”、去“挑自己的菜”。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,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,与政府相比,企业离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和未来捉摸不定的科技前沿最近,企业是市场信息的第一个接收者,对市场需求最为敏感;而政府可以说是市场信息的最后接收者,政府据此制定的产业政策,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,是滞后的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企业家比政府官员更懂得市场,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。政府对企业的正确引导方式应该是:为企业创造发展环境、搞好政府服务、搭建发展平台。像2019年的全国“两会”上一名人大代表所说的,要让企业由“事前疑心、当下闹心、事后担心、对未来不上心",转变为“事前放心、当下顺心、事后开心、对未来有信心”,其他的都是企业自己的事。

我曾到过北方某城市的一个城区,为引进上海一家银行的区域总部,该区的招商队伍跟进了一年多,终于谈妥了条件。双方约定举办一个由城区领导、银行高层见证的签约仪式,前一天晚上双方还在一起餐叙,但第二天仪式快要开始的时候,仍不见银行高层露面,并且手机关机,工作人员集体失踪,签约仪式不了了之。可几天后,这批人员却出现在了隔壁城区的签约仪式上。这件事闹得两个城区的领导之间很不开心。可想而知,对方开出了更加优惠的条件。试想,这样的招商引资有什么意义?这样的互相残杀究竟能不能给地方经济、给国家带来好处?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